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15篇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:
1、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,学会本课生字新词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练习背诵课文。
3、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,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。教学重点:
1、学会本课生字,理解新词的意思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练习背诵课文。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一、教学目标
1、初读课文,学习12个生字及词语。
2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,理清文章层次。
二、教学过程
(一)谈话导入
1、同学们,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,那里的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被称为“黄山四绝”,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黄山的奇石。
2、板书课题,请生齐读。
(二)初读课文
1、师:黄山风景区在哪里呢?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,用笔画出它的地理位置。课文用哪个词语来说明黄山的“奇石”最有名?(尤其)你能给“尤其”换一个词语吗?
2、请生朗读第1自然段。
3、请大家快速读课文,用笔画出“奇石”的名字。
4、在课文中,哪些“奇石”介绍的比较详细,哪些只介绍了名字?
5、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,“??”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?
(三)再读课文
1、生自读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。
2、请生逐段朗读,纠正字音。
3、同桌互读,读通课文。
4、师领读,重点练习易出错的部分。
5、小组赛读,读熟课文。
(四)学习字词
1、学生自学生字。
2、检查自学情况。(1)开火车认读生字。
(2)选出小老师,带领大家认读生字。(3)交流识字方法。
(4)口头组词,选词语练习造句。
3、写字练习。
(1)、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。
(2)、观察字形,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。
(3)、教师示范,重点指导“区”、“巨”、“它”的笔顺。(4)、学生练习。教师巡视。
三、作业布置。
1、抄写字词。
2、熟读课文。
第二课时
一、教学目标
1、通过看图、学文,体会黄山石的奇妙,练习背诵课文。
2、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,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。
二、教学过程
(一)复习导入
1、摘仙桃游戏:(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)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,高高举起,带领同学生读,并为仙桃找朋友(组词或找出形近字),并练习用字词说话。
2、检查课文朗读。
(二)精读理解
1、学习第2自然段。
(1)请生有感情地朗读。其余学生边听边观察“仙桃石”的图片。
(2)“仙桃石”是什么样子的呢?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?
(3)尝试背诵。
2、学习第3自然段。
(1)生齐读。“猴子观海”奇在什么地方?“猴子”在哪里观什么“海”?(画图帮学生理解“陡峭”的意思)怎样观海?用笔圈出3个动词。
(2)请生表演“猴子观海”的动作,体会课文描写的传神。
(3)想象“猴子观海”的情景,用自己的话说一说,练习背诵。
3、指导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。
(1)生自读这一自然段。请生表演,理解“仙人指路”的动作。
(2)练习背诵。
4、学习神奇的“金鸡叫天都”。
(1)师:“金鸡”是由好几块巨石变成的,最神奇的是只要太阳照在这几块巨石上,它就特别像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,而且“头部”正对着天都峰。
(2)指导朗读。
5、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,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,选一种,向大家介绍一下吗?
(三)总结课文
1、本节课我们对黄山的奇石进行了学习,感受了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,黄山独特的风貌,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
2、配乐齐读全文。
(四)拓展延伸
1、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奇石,展开想象,写一写它的样子。
2、搜集有关黄山的故事、图片等资料,课后展示。板书:
仙桃石
猴子观海黄山奇石
仙人指路
金鸡叫天都
教学反思
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,极具感染力地把黄山的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。虽然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,可是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形象描写,精美的插图,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奇石的距离。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,因此在授课过程中,生字学习以学生为主,教师只做难点指导,主要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。在第一课时,大致了解课文脉络,学习生字;第二课时,采用图文结合,指导学生表演,抓课文重点内容等方法,理解文本,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本课语言优美生动,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对语言的`积累,学完一自然段,我都给学生留一些时间练习背诵,虽然课文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。不过,上完课后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出全文。
在教学中,我想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,帮助学生理解课文。如解释“陡峭”一词时,用粉笔先画了一座平缓的山峰,问学生:“这座山峰怎么样?”又画了一座陡峭的山峰,通过对比,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“陡峭”的意思。但我让学生上讲台表演“猴子观海”的动作时,原想通过表演,使学生能形象地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传神,却忽略了课堂纪律,让一些调皮鬼有机可趁,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。
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: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,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要相信学生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不能只用自己的方法开发文本,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。我如果能在课堂上更重视学生的存在,就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、融洽,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。把更多的机会,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,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。
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:
1、知识与技能: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。
2、过程与方法:通过看图、学文,运用学生讲、读、画、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,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3、情感态 ……此处隐藏19358个字……有趣了!(“更”字重读)
2.圈画出描写“仙人指路”石动作的词语(板贴:站、伸、指)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: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,伸出手臂指向远方。
金鸡叫天都
1过渡:黄山奇石的奇,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,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,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!瞧,教师出示“金鸡叫天都”的图片。(师讲解:每当太阳升起时,阳光洒在这几块巨石上,它们就变成了一只“金鸡”)
2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只“金鸡”是怎样叫的?
出示:它伸着脖子,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(齐读)
理解“不住地”通过换近义词的方式,“不住地”可理解为“不停地”,找出该句中的动词(板贴“伸”“啼叫”)
3齐读第5自然段
三、整体回归,练习表达
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图片,学生再次欣赏
2创设情境: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,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,请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自主练习,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介绍,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。(2位同学)
3.课文学到这里,同学们知道黄山奇石“奇”在哪里?(奇在石头的形状多样)
四、课堂练笔,描写奇石
1教师过渡:黄山除了以上这些奇石外,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,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(图片出示“天狗望月”、“狮子抢球”、“仙女弹琴”)
2出示“仙女弹琴”,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奇石,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或者第3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,介绍它的名称和样子,用上“像……”的句式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一写这些奇石吧(二选一)
出示提示:
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,( ),这就是著名的“仙女弹琴”。
“仙女弹琴”也十分有趣,远远望去,那巨石像( ),美丽极了!
3指名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,师生共评。
五、课堂小结:
同学们,黄山奇石形态万千,生动有趣,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出的杰作,相信有一天,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,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。
六、板书设计:
9黄山奇石
仙桃石 飞、落
猴子观海 抱、蹲、望
仙人指路 站、伸、指
金鸡叫天都 伸、啼叫
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要求:
1.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。
2.通过看图、学文,体会黄山石的奇妙,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3.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,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。
4.朗读课文,背诵3、5两个自然段。
教学重点难点:
充分运用图画,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,展开想象。
通过朗读,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。
教学思路:
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,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。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。讲解课文,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,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。
教学时间:
三课时。
教学用具:
黄山奇石的幻灯片,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揭示课题。
1.导语: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,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,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。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?我们今天学习课文《黄山奇石》(板书课题)。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,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,更加喜爱。
2.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。老师随图讲解。
二、老师范读课文,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,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,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。(共讲了7种奇石,其中“仙桃石”“猴子观海”“仙人指路”“金鸡叫天都”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。)
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。
三、学习本课生字词。
1.挂小黑板,出示本课12个生字。
区 省 秀 尤 其 仙 翻 滚 巨 著 形 状
2.指读。省、著、状三字是翘舌音。
3.字形指导。
状:右边是“犬”。组词为“形状”,意思即样子;“壮”多指人力气大。二字要注意区别。
著:要和“着”区别。著,音zhū,组词为“著名”;“着”,音zhe,可组词“拿着”。
尤:应与龙字区别。
4.理解词语。
闻名:有名。“闻名中外”,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。尤其:表示更进一步。
秀丽:清秀美丽。
神奇:非常奇妙。
陡峭:山势坡度很大,好像直上直下似的。
翻滚:多指水、云等上下滚动。
四、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。
1.自读课文,加深理解。
2.指读课文,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。
五、作业:抄写字词。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生字、新词。
二、讲读课文。
(一)学习第一自然段。
1.指读第一自然段,看课文写了几句话,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。(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;那里的怪石有趣。)
2.观察第一幅图,说说图上有什么,给你的印象怎么样?如何理解“秀丽神奇”?
3.“尤其”一词在这里强调了什么?这一句对全文起什么作用?(强调了怪石的有趣;是全文中心句,对全文起引起下文的作用。)
(二)学习二、三、四、五自然段。
1.分别指读课文,看作者每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怪石,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怪石的.特点的。用笔画出各段中的比喻句。
2.观看第二幅插图,说说形状、环境。说它是“仙桃石”的原因是什么?
3.观看第三幅图。课文中哪几句说猴子的样子?“翻滚的云海”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能理解吗?“猴子观海”中的“海”是什么海?
4.自读第四自然段,理解“远远望去”“真像”等词语说明什么。
5.观察第四幅图,说说“金鸡”是怎么形成的。指导朗读这一段。
(三)学习第六自然段。
1.指读课文。说说这一段又告诉我们哪些奇石,省略号说明什么。你能想象出这些奇石的样子吗?这一段与二、三、四、五段比较有什么不同?
三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第三课时
一、指读课文。
二、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几种奇石,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,课文略写了哪几种奇石?
三、辅导课后2、3题。(略)
四、指导背诵三、五两段。
1.背诵方法:先读熟,再一句一句地背,背过一句,再背第二句,背过前二句再背第三句。用这种“滚雪球”的方法,会很顺利地背下来。
2.检查验收,背诵好的,当堂练习默写,鼓励背诵全文。
五、作业: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,要写出特点。
附:板书
黄山奇石
文档为doc格式